美住在哀愁里:讀《邊城》有感
讀罷《邊城》,心里像是被茶峒那灣酉水漫過,涼涼的,帶著說不清的悵惘。故事里的人與事,淡淡的,像山間的霧,可那份哀愁卻繞在心頭,化不開。
最讓我記掛的,是翠翠。她像山野的一株草,自然、干凈,在渡船邊陪著爺爺,日升月落,等著一個也許不歸的人。她的喜悲從不張揚,都收在那個端午的夜里,收在夢中的虎耳草中。命運開一個玩笑,一次錯過,幸福就擦肩而過。想想生活里,多少關頭不也如此?一句沒講出口的話,一個沒到來的人,就輕輕改寫了后來。多想要和過去告別,當季節不停更迭,可有些人、有些事,卻是刻在心底的印記,怎么也繞不過去。
老船夫也一樣,他愛孫女,愛得深沉,卻也因此變得小心翼翼,總在原地彳亍,顯得笨拙。他的許多努力,反而成了孫女幸福的阻礙。這多像我們身邊親近之人,滿懷好意,卻因為方式不對,或是命運的捉弄,最終留下遺憾。這種無奈,比大起大落更貼近日子本來的樣子。
沈從文先生筆下沒有壞人,只有被命運之流推著走的普通人。天保的意外去世,儺送的離去,都不是源于惡意,而是偶然與性格使然。悲劇的美,就在于它的無可指摘,無聲的矛盾讓你怨不得具體哪一個人,只能對著那沉默的青山綠水,發出一聲輕輕的嘆息。
那座白塔在風雨夜里倒塌了,又在故事結尾被重建。可那個在渡口等待的姑娘,她還能等來那個“也許明天回來”的人嗎?合上書,沒有答案。它只是讓你明白,人生總有不完滿,而美,有時就住在這份等待與哀愁之中。